如何教育孩子助人为乐?

2018/10/11 11:49:11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:亲子课堂

 

我们一直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。但最近看到一些报道,帮助别人反倒被别人冤枉,比如扶起被撞的老人却被对方认为是撞人者。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该如何应对?要怎么对孩子说才合适呢?

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教育孩子助人为乐是很自然的事情,本无可非议。可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,不时能看到一些助人之人反倒被冤枉甚至被诉诸法律的报道。原因何在呢?

我们首先来理性分析一下“助人”行为。助人者认为别人有困难,应当及时相助,应当不求回报……这些都是助人者的单向思考。尽管助人者不求物质上的回报,其实内心无不期待对方在精神上的感恩。只有这样高尚品行才被认可,于是乐此不疲。另外,“助人”行为往往发生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,助人者一定是强者,对方则是弱者。因此,助人行为是示强的表现。

我们再从“受助”一方来分析。一些人真的落难了,在孤立无援的情境下,渴望有人伸出援手相助,他的感恩之情会油然而生。还有一些人本无需帮助,别人却急于参与其中,或是采用了本人不太认可的方式参与进来,就有被打扰的感觉了。这样的情景之下,他如果去感恩,则是违心的,如果按照自己的本意去一口回绝,往往被认为不近人情,甚至伤害了对方。

由此看来,我们在助人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,容易造成误解,甚至被冤枉。因此,我们教育孩子助人为乐,要讲求方法:1.有效地沟通后,确认对方的确需要帮助时,再去施助。2.要善于做好自我保护,应有证人和证据证明你的救助行为。3.要量力而行,进行有效的救助,不可忘我。比如遇到被撞的老人,可以几个人一起施救,可以帮助拨打他家人的电话、急救电话等等。总之,要进行理性施救。4.如果真的被误解或者被冤枉了,要保持助人的初衷,用良好的沟通表明自己的好意,用证人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。